2025年9月3日—9日,由德国埃尔朗根-纽伦堡大学Schindler Jule、Stefan Škondrć、Schröder Jens及Demmel Josef四位博士生组成的代表团,在扬州大学顺利完成为期一周的短期学术与文化交流活动。此次活动标志着我院承担的2025年国际青年人才来华交流项目(China Exchange Program for Young International,简称CEP项目)圆满收官。
该项目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起,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资助,旨在搭建国际化青年人才合作平台,促进中外学术与文化互鉴。
学术对话:强化理论深度与应用价值
项目期间,中德青年学者围绕数学领域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。以“破冰”环节拉开序幕,德国博士生通过生动分享家乡环境、特色节日、校园生活及科研日常,与我院师生建立了紧密联系。
学术研讨会上,四位德国学者分别就偏微分方程领域前沿方向作专题报告:Schindler Jule博士梳理了欧拉方程及其弱解问题的研究进展;Stefan Škondrć 博士则围绕Navier-Stokes方程的弱-强唯一性相对能量方法展开阐述;Schröder Jens博士报告了有界域上非齐次不可压Navier-Stokes方程的vanishing viscosity极限问题;Demmel Josef博士则为在场师生系统介绍了Navier-Stokes方程的基本理论与Leray-Hopf框架。
报告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应用价值,引发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。双方学者在互动中碰撞思想,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潜在合作方向。
文化浸润:感受中国历史与人文魅力
学术交流之余,代表团在我院师生陪同下,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。通过对中国大运河博物馆、扬州大学校史馆等地的探访,进一步增强了代表团对扬州历史文化的了解,以及我校“坚苦自立”校训精神及百年办学底蕴的理解。珍贵史料与历史场景还原,为交流活动赋予了深刻的历史意义,成为中德青年增进相互理解的重要纽带。
成果丰硕:为国际合作奠定坚实基础
本次CEP项目的成功举办,为德国青年学者提供了近距离观察中国发展、感受中国文化的契机。代表团成员对项目组织方的精心安排深表感谢,并期待未来能与扬州大学在学术研究、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展开长期合作。
此次活动进一步深化了两校在偏微分方程领域的学术对话,更通过文化互鉴筑牢了中德青年友谊的桥梁。双方一致同意,将以此次交流为起点,持续推动师生互访、联合科研等合作,为构建中外青年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。




